春節倍思親
繁體中文 | 简体中文 | Français | English
每逢佳節倍思親,記得我母親曾告訴我宋代詞人感嘆不能與親人在佳節裏團聚,但當看見天上的明月,知道親人們隔著時空也正在欣賞著同一個月亮,心中倍覺安慰。是的,雖然今年的春節我們也不能在一起慶祝,但可以在浩瀚夜空中分享同一個月亮,心中仍有絲絲的温暖。
我的母親在香港出生,如今離鄉的時間已經遠超過了她在香港的日子。二十一歲的時候,在温哥華讀書的父親寫信向她求婚。母親就毅然離鄉別井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!正如她自己的母親離開北方逃難到香港;而我,亦曾像她們一樣,離開土生土長的温哥華飛到地球的另一面-巴黎學習法式甜點。我們三代人都曾經鼓起勇氣,拖著行李離開舒適的“家”,在遙遠陌生的路上闖。與古人一樣,我們,在節日中也會帶著一絲的傷感,緬懷記憶中那些温馨的,與親人相聚的片段。 母親說,她離開香港的那個年代沒有發達的通訊和交通,長途電話和機票都昂貴,所以只有靠寫信與家人聯繫。我還記得小時候偶有親戚在農曆新年時從遠方到訪,他們的行李箱裏都塞滿了一些遠方帶來的年貨和爺爺餅店的糖果等,還有姨媽、舅舅、姑姑、表哥表姐等我不記得見過面的親人都托人帶來了禮物。母親說在我一歲多時曾帶我回香港探親,他們到現在仍記得那時可愛的我!想象中那些行李箱的氣味,有點像中國香料、乾貨的氣味,其實這是揉合了母親的“家”,她的過去,和那些從家鄉而來眾多祝福的氣味。 多年來,不少親戚從海峽那邊到訪,每次都會帶來一點點屬於我的“根”,每天一起燒著、吃著中國菜,元宵節點上金魚燈飾,春節裏祖先供桌前的龍形饅頭、壽桃包子等這些習俗,都使我以為自己頗了解和熟悉我的“根”,直到這些我不認識的親人一個一個的從母親的家鄉來訪,帶來新的食譜,新的語彙,未聽過的傳統故事,甚至我之前不認識的母親的另一面,都讓我對這個傳承文化有了全新的認知,我才醒悟到是母親親手譜出了我的“根”,她就是我的“根”,而在她之前,她的母親、她的先人們已經埋下了這“根”的種子,我只是承傳著這“根”,這個屬於我的“根”。
在中國很多家族都有個傳統,就是選定一些成語或詩句作為子孫名字的輩份排序,又在祠堂族譜記錄每個孩子的出生。六百年前我母親的家族選用了「居恆立本,積德存良」兩句箴言用以傳承輩份,意思大約是德行與良善是建立品行之根本,我父親的家族中,到我這一代所有女的都以「淑」(淑女)字命名,如淑婷、淑慧等,以及我-淑君,因著名字裏有這個共同的「淑」字,出乎意外地使我與她們有著親切的關係。至於淑君的名字,母親說是根據春秋時代 《詩經》裏那句「窈宨淑女,君子好逑」選的,“君”是君子的意思,母親安排君子與淑女在一起,是希望女兒不單有淑女的温婉,她認為現代女性更需要有君子的智勇,所以母親除了是我的 “根”,更打造了我的性格。 農曆新年快到了,雖然今年我們都不能像以前一樣團聚,很多家庭都被逼分隔兩地,但我們可以改變我們傳統送禮的方式,因為禮物代表著愛的心意,不能見面不會阻止我們在網上互通音訊,不能在一起吃團年飯嗎?我們可以轉送新年糖果,不能親自送上“紅包”?讓我們用更有創意的禮物,送上遙遠的祝賀!
今年我選了兩條BIRKS公司特別為農曆新年設計的牛年項鍊,一條送給母親,一條給自己,這樣我們母女倆在未來的歲月裏,無論遠近,身在何處,都將共同擁有這美麗的項鍊和這個美好的回憶。